9.5k 人追蹤追蹤
信報財經新聞更新日期:2025年1月18日週六 上午10:21
內地客首三季港投保額跌0.4% 保監局新安排 每半年公布統計數字
本港去年首三季來自內地訪客(MCV)的新造保單保費為466.45億元,按年微跌0.4%。單計第三季,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169.62億元,按年上升13.4%,按季增近20.7%。保監局執行董事(長期業務)呂愈國表示,將檢視內地訪客的定義,如透過各類型專才計劃來港的人士,是否仍被視為MCV。
保監局臨時統計數字顯示,去年首三季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按年下跌0.4%,至466.45億元,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27.6%。這些保單大部分以非整付方式支付(即非一筆過支付)。終身壽險、危疾及醫療保險分別佔這些保單數目的59%、28%和5%。呂愈國指出,考慮到內地訪客季節性到訪的模式,由今年開始,有關MCV業務的統計數字,將由每季度改為每半年公布一次。
檢視MCV定義 對準客群
呂愈國稱,將會檢視內地訪客的定義,因為自2005年4月起收集和公布內地居民以旅遊訪客身份在港投購保單數據,直至目前為止,內地訪客的定義為「持往來港通行證(即雙程證)或中國護照來港的內地居民」;惟近年很多新來港人士,如透過各類專才計劃如「高才通」來港的人士,仍未放棄其內地居民身份,在目前定義下依然被視為內地訪客,認為目前是檢視有關定義的適當時機。
檢視有關定義及將之細化,可把非旅客身份剔出,希望在新定義下,在進行教育及法規工作時,可以對準客群。惟呂愈國未有提及按新定義的統計,何時會反映在公布數據的具體時間。他又提到,將研究收集來自不同地區客戶新造保單數據的可能性,因為有很多區內人士,例如中東人士亦有來港購買保單,希望收集不同地區客戶來港投保的情況,以便作出相應的配套措施。
保監局的臨時統計數字亦顯示,去年首三季毛保費總額達4808億元。長期業務(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)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696億元,按年上揚15.7%,首三季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4058億元,多8.3%。
長期業務新保費增15.7%
一般業務方面,首三季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為750億元和517億元,已償付申索毛額為384億元。整體經營利潤為67億元,而承保利潤為22億元。一般業務沒有按年變動的比較,保監局一般業務部副總監趙偉洋說,隨着風險為本資本制度於去年7月起實施,已啟用一套全新的監管申報表,部分定義亦被修改。保險公司現時必須根據財政年度而非曆年滙報其承保表現,導致該組統計數字僅能涵蓋部分數據。
此外,反映一般業務的離岸業務部分亦涵蓋於該組數字之內,故公眾不應把最新數字與過往年度發布的數字作直接比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