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倡政府參與MPF改善回報 借鑑星洲設保障收益 兼可緩解財赤
港大倡政府參與MPF改善回報 借鑑星洲設保障收益 兼可緩解財赤·信報財經新聞信報財經新聞更新時間2025年1月27日週一 上午7:31 [GMT+8]
本港強積金(MPF)回報備受打工仔關注,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太明珠表示,MPF存在「高收費、低回報」問題,現時香港MPF體系為自由市場,若港府能夠更積極參與,或有助成員獲得更佳的投資回報,此亦是新加坡等地的做法。
存在高收費低回報問題
學院提出兩種可考慮的方案供社會討論,一是由政府自行提供非牟利、低成本的基金產品,以金管局投資專業人員管理,執行基本投資分配等工作;二是若港府發行債券,可考慮加入相關強積金產品,讓MPF成員可以用供款購買政府債券,獲得穩定回報之餘,亦有助緩解政府財赤。
現行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分為普通賬戶、保健儲蓄賬戶、特別賬戶,55歲時亦會有退休賬戶。目前特別、保健儲蓄和退休賬戶保證利率為4厘,普通賬戶基本利率是2.5厘。新加坡公積金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(GIC)融資,藉穩健投資回報大大改善財政狀況。
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關穎倫認為,在新加坡模式中,中央公積金確保參與者獲得穩定的回報,一方面可幫助市民儲蓄,另一方面有利政府財政。
太明珠直言,並不是說要完全遵循新加坡模式,但也許有些精神可以借鑑。
此外,太明珠說,政府亦可選擇資產管理機構並投資低費率的被動產品,確保成員至少獲得低成本及穩健的回報。
對於管理方面,關穎倫稱,金管局正管理外滙基金及負責不同政府資金分配,擁有專業投資人員來選擇外部經理(如基金經理人)或進行基本的投資分配。
他指此做法有爭議之處,尤其政府或有其他優先事項,大幅改革或會增加負擔。另外,亦要考慮是否符合香港自由市場的原則,故希望提出供社會討論。
立法會議員、積金局非執行董事鄧家彪關注到強積金成員需要有保證回報的產品。他解釋,新加坡有提供達4厘保證回報,惟現時本港保證基金回報率極低,故提倡設立較高保證回報基金,可讓市民選擇;若希望獲更高回報,亦可自行承擔風險,選擇其他基金。對於營運方式,鄧家彪舉例,政府可對外招標,邀請可做到此保證回報的受託人進行管理,亦可以研究親自「上陣」,在eMPF制度大大減省行政工作情況下,讓公營機構如金管局自己做受託人。
不過,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相信,政府在MPF的角色一直是制定監管框架,由市場參與。若政府「落場」積極參與,「同時做評判及球員」,公眾對角色預期有不清晰的地方。
黃王慈明:初衷要多方承擔
她補充,「保證回報」聽起來很安心,但不是免費午餐,背後成本需要負責任。當初設計強積金制度是因為人口老化,若由政府「孭起」全部責任,並非長遠可持續的做法,「初衷要多方承擔,不要行返轉頭。」此也是成熟市場如美國、澳洲,同時亦是內地退休金制度大趨勢。
黃王慈明重申,eMPF推出已有助減費,隨着規模擴大,市場費率就會降低。回報方面亦要視乎不同基金,截至去年9月底,股票基金逾20年年化回報逾4厘,俗稱「懶人基金」的預設投資策略2017年到現在逾6厘。現時部分成員投資過於保守,應加強投資者教育。
採訪、撰文︰王舒婷